設計者:陳緯庭

核能的安全性

核電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放射性物質。若處理不當,幅射會嚴重影響環境及人體,包括基因突變、出生缺陷、癌症、白血病,和生殖、免疫、心血管以及內分泌系統機能障礙等,影響更會遺傳至下一代。

1986年和1978年分別發生於前蘇聯切爾諾貝爾和美國三哩島的核事故,對全球的核工業產生重大影響,尤其在加強操作人員的培訓和制定應急計劃等方面,帶來了巨大轉變,以確保核安全。

此後,一直沒有發生重大的核事故。但到2011年3月發生福島核事故後,事件再引起全球對有關核安全及處理重大核事故的應急準備的關注。國際原子能機構及全球使用核能的國家均採取積極行動,以加強核安全和應急準備。

大亞灣核電廠距離香港市中心約50公里,其設計及運作嚴格按照國際安全標準,包括以下的安全設施:

  1. 多重屏障:核電站設有多重屏障,以防止核燃料及核裂變的產物影響環境。首先,核燃料芯塊及核裂變的產物被燃料包殼包著。此外,冷卻水被 20 cm 厚鋼製的反應堆壓力殼和其迴路管道所包著。最後,在反應堆廠房中,整個核島以 90 cm 厚的混凝土和 6 mm 厚的鋼內層包裹著。
  2. 多重安全系統:每個安全設計,均由多個不同而獨立運作的系統負責。例如有多個不同系統,使用不同的機制,監察反應堆的壓力,溫度和水位。又例如,將控制棒完全插入反應堆中固然可以關閉反應堆,但若出現任何事故,以致不能插入控制棒,也可以注入硼酸溶液來關閉反應堆。
  3. 失效安全原則: 系統的設計原則是,即使出現故障, 系統最終也進入安全狀態。例如控制棒是以電磁鐵固定在反應堆之上的。若出現停電,控制棒會因本身的重量而落入反應堆中,把它關閉。

因此,香港特區政府認為發生核事故而令香港受到影響的機會極微,但亦已制定一套全面的「大亞灣應變計劃」。而香港天文台亦早在 1987 年成立環境輻射監測計劃,定期抽取空氣、食物和水的樣本,監察它們的放射性,以確保我們的環境不受大亞灣核電廠的運作所影響。

但亦有專家指出,大亞灣核電廠一旦不幸發生爆炸,影響程度將與福島事故相同,距離核電廠20公里、包括西貢及馬鞍山的居民均可能受影響。但大亞灣比福島最明顯優勝的地方,在於大亞灣核電廠設有處理氫氣系統,可隨時燃燒氫氣,避免積聚過多而爆炸,特別是出現事故時,爆炸機會大大減低。

萬一核電廠發生核事故,市民亦應留意電台、電視台及政府網站所宣佈應採取的防護措施。

Leave a comment